学习树这种数据结构,学习二叉树的遍历、构造等实现,学习线索二叉树

树的知识


  • 认识树结构

    1、:指有层次关系的 $N$ 个节点有限集合(如下图);对于空树,$N = 0$ ;对于非空树,有且仅有一个根。除外,可分为多个互不相交有限集合,称为子树
    2、节点:每个数据就是一个节点节点可分为分为根节点分支节点叶子结点。在两个节点的关系上分为前驱(父节点)和后继(子节点)
    3、在树中用来表明两个节点之间的层次关系(父子关系);高度指的是深度(层次),树的高度指的是整个树最深的层次数,如下图 $E$ 的高度为 $3$ ,树的高度为 $4$ ;指的是边的个数(子节点的个数),树的度指的是整个树各节点度的最大值,如下图 $A$ 的度为 $3$,$C$ 的度为$1$,树的度为 $3$

阅读更多
C++二叉树

运用乘法逆元解决模意义下的除法问题,将其转换为模意义下的乘法,了解多种求乘法逆元的思路

乘法逆元介绍


  • 引入

    1、对于模意义下的运算,例如我们知道 $(a + b) \bmod p = (a \bmod p) + (b \bmod p)$ 或者 $(a * b) \bmod p = (a \bmod p) * (b \bmod p)$ 成立,但是对于模意义下的除法不成立:$(a / b) \bmod p \not= (a \bmod p) / (b \bmod p)$ 。不过,我们可以把模意义的除法转换成模意义的乘法
    2、举例探讨:$(7 / 2) \bmod 5$ 中,把除法转成乘法写作 $(7 * \frac{1}{2}) \bmod 5$ ,再将分数写成幂的形式写作 $(7 * 2^{-1}) \bmod 5$
    3、由于取模运算结果一定是整数,所以 $(7 * 2^{-1}) \bmod 5$ 结果一定是整数,即说明必定能把 $2^{-1}$ 这个分数转换成某个整数。所以,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转换成哪个整数
    4、这时便需要引入乘法逆元的概念了,它可以辅助我们完成模意义的除法模意义的乘法转换

阅读更多
C++数学乘法逆元

学习求 gcd 和 lcm 的方法,学习拓展欧几里得算法、唯一分解定理

gcd 最大公约数


  • 欧几里得算法

    1、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,除了分解质因数法,我们通常使用欧几里得算法(即辗转相除法),其思路如下
    2、求 $m, n$ 的最大公约数,就计算 $m \div n$,然后 $m = n$、$n = m \bmod n$ ,继续循环计算。直到 $n = 0$ 时停止,这时的 $m$ 就是最大公约数;或者提前一步,到 $m \bmod n = 0$ (结果余数为 $0$)时停止,这时的 $n$ 就是最大公约数(推荐后者,在写拓展欧几里得算法时更方便)
    3、gcd 的性质:$gcd(a, b) = gcd(a, ka + b)$ ;$gcd(ka, kb) = k \times gcd(a, b)$ ;$a \div gcd(a, b)$ $b \div gcd(a, b)$ 互素多个整数最大公约数 $gcd(a, b, c) = gcd(gcd(a, b), c)$ ;$a \gt b$ 时,$gcd(a, b) = gcd(a, b-a)$

阅读更多
C++exgcdgcdlcm数学

使用快速幂(二进制取幂)快速计算大指数幂的结果,了解幂取模、矩阵快速幂

快速幂


  • 引入

    1、假设我们要计算 $a^n$ 的值,最朴素的做法是循环 $n$ 次,每次在结果上乘以 $a$。显然这种做法的时间复杂度为 $O(n)$,但当 $n$ 非常大时这种做法的效率仍然较低,而快速幂可以解决这个问题
    2、我们先从一个特例引入:当 $n$ 是 $2$ 的时,例如求 $a^{64}$ 的值,我们可以按照下表的方式计算。每次将上一次循环得到的结果自乘,就得到了指数下一级 $2$ 的幂的结果,以此类推,便很快就能得到指数所求 $2$ 的幂的结果
    3、而对于任意的 $n$,例如求 $a^{105}$ 的值,我们可以将指数 $n$ 拆分成多个 $2$ 的幂之和,例如 $a^{105} = a^{1+8+32+64} = a^1 * a^8 * a^{32} * a^{64}$ ,而单独计算这些幂便十分简单了,因此最终只需要将需要的 $2$ 的幂的结果相乘即可
    4、因此,快速幂又称二进制取幂(平方法),其英文为Binary Exponentiation,其时间复杂度仅需 $O(log_2 n)$ 对数级

阅读更多
C++数学快速幂

使用离散化的方式优化更关注相对大小的数列

离散化


  • 离散化

    1、对于元素个数不多值域很大有序无重复数列,且更关注数列的相对大小(而不是绝对大小),可以使用离散化的方式优化程序。离散化本质上是一种哈希,即把一个数字映射为另一个数字
    2、例如对于一个长 $100$ 的有序无重复数列 $\{1, 5, 20, …, 10^{18}\}$ (元素最大值为 $10^{18}$),只判断相对大小关系,可将其映射为 $\{0, 1, 2, …, 99\}$,便可以代表所需要的相对大小信息
    3、离散化通常可以将大数组零散数据映射到小数组中。例如存储一条 $10^9$ 的数轴上的点的值,但却只有较少数据量的一些零散数据,如 $\{[0]:3, [4]:7, [11]:4, [10000]:21\}$ ,如果开辟 $10^9$ 的数组会爆栈无法开辟。如果使用时只关注下标的相对大小,最好的办法是将有数据的点按照下标离散化为 $\{[0]:3, [1]:7, [2]:4, [3]:21\}$ ,这样便存储到了小数组

阅读更多
C++顺序表离散化

学习双指针的思路,了解同向双指针和相向双指针的常用情景

同向双指针-滑动窗口


  • 例题引入

    1、给定一个已知序列数组元素都是正数(例如 $\{2, 3, 1, 2, 4, 3\}$),再给定一个 $target$(例如 $7$),从中找出最短的一个子序列,使子序列的和 $\geq target$,输出最短子序列的长度
    2、普通的暴力做法是两层循环分别枚举子序列的左右端点,显然这样的时间复杂度为 $O(n^2)$,运行速度很慢
    3、另一种思路是使用双指针:由于数组元素都是正数,因此当子序列向右延伸和一定递增。我们先以 $[0, 3]$ 为第一个子序列和为 $8$;向右移动左指针,发现 $[1, 3]$ 和为 $6$ 不满足条件,便向右移动右指针指向 $[1, 4]$ ,和为 $10$;继续向右移动左指针,发现 $[2, 4]$ 和为 $7$ 满足条件;以此类推直至末尾。最终发现最短子序列是 $[4, 5]$ 长度为 $2$
    4、这种思路下,左右指针不需要向左回退,因此两个指针都最多只需要遍历一次数列时间复杂度为 $O(n)$

阅读更多
C++顺序表双指针

运用二分查找来提高搜索效率,运用二分答案将最值问题转换成判定问题

二分查找


  • 引入

    1、假设对于一个有序数列,例如 $\{1, 2, 3, 5, 5, 5, 8, 9\}$ (实际可能会很长),我们要在里面查找某个元素的位置或其是否存在
    2、如果普通地使用循环遍历,那么时间复杂度为 $O(n)$ 常数级;但如果使用二分查找时间复杂度仅为 $O(\log_2 n)$ 对数级,效率大大提升
    3、二分查找每次操作得到当前未比较序列中间下标 $mid$,如果 $mid$ 对应的值满足(或不满足)条件,则对于有序数列而言,$mid$ 前面的一系列值都满足(或都不满足)条件,这样便一次查找了未比较序列一半的元素,便可根据情况调整未比较序列的边界。重复以上操作,直到未比较序列都已经比较,整个序列便按照给定的条件分为了(满足条件/不满足条件)两个组别根据实际情况返回下标即可

阅读更多
C++二分查找二分答案顺序表

学习前缀和与差分,通过前缀和思想快速求区间和,通过差分思想快速实现区间元素的算术运算

一维前缀和


  • 例题引入

    1、设计一个程序,假如有一个已知长度和数据数列(如 $\{1, 3, 7, 5, 2\}$ ),程序将 $m$ 次询问该数列的任意区间的区间和 $sum[p, q]$ (例如三次分别询问 $sum[2, 4]$、$sum[0, 3]$、$sum[3, 4]$)
    2、简单分析,我们可知如果每次都用循环直接累加,那么单次的时间复杂度为 $O(n)$ ;又因为需要$m$ 次询问,则程序的时间复杂度至少为 $O(n*m)$。显然当数据量较大时,程序的运行速度很慢。而前缀和时间复杂度只需要 $O(n)$
    3、对于这类问题,我们可以通过前缀和简化程序,具体如下

阅读更多
C++顺序表前缀和差分